《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时间:2022-09-22 09:14点击数:


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   

课程负责人:__李志伟_____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

学时

48

开课年级

年级

面向专业

环境科学

课程简介及

课程思政

系统化

设计思路

(结合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情况,1000字左右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集干扰因素识别生态监测评价生态修复治理生态规划管理为一体的绿色元素浓郁的课程。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情分析和课程特点,制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和判断生态环境演化与生态修复的关键过程等。具备干扰因素分析判识、态监测和受损生态系统诊断、评价和生态修复、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与管理等能力;价值目标分三个层次,“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从厚植生态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责任担当等方面下功夫,精选优秀思政案例,针对学生新思想、新诉求,将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身心素质。

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就、依托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依托本课程学科和专业的形成背景、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模范人物事迹,前瞻性成果等,围绕厚植生态文明、培养职业素养、树立责任使命的三条思政教育主线,从“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环保政策解读、榜样人物国学经典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契合知识点挖掘思政素材,构建丰富多彩的素材库。目前,建立“生态文明” 素材20+篇,“国学经典”素材10+篇,“责任担当”素材20+篇,“家国情怀素材10+篇。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及

实现方式

(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如何与课程内容结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等,1000字左右)

环境生态学》具有基础知识范围广,理论性强的特点,课程思政设计重点从实践应用方面出发,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确定了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生态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责任担当四条思政教育主线。契合课程“干扰识别监测评价治理修复规划管理”四个应用阶段,进行知识点分解,建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对应关联性,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采用新媒体教学模式和方法,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让绿水青山润物无声地入脑入心

1. 问题导入式

设计课堂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促进自我成长。如在讲授种群生态学部分时引入云南亚洲象迁移事件,让同学们充分展开讨论,自然而然理解种群动态变化,并深刻体会此次实践中全社会的努力和态度,体会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实力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生态文明

2. 画龙点睛式

通过引经据典、俗语谚语等耳熟能详的话语,更能引起共鸣。在讲授生物与环境关系时,解读《尔雅》、《管子》、《齐民要术》等著作中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论述增强文化自信

3. 榜样引领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汲取榜样力量,助同学们树牢正确“三观”。在讲授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介绍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建设过程,自然引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榜样人物事迹和精神,引领同学们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对比分析式

有比较才有说服力,通过采取措施后不同时间跨度的比较,展示更有说服力的效果。如在介绍生态工程技术时,采用塞罕坝造林前后对比、区域海洋牧场建设前后对比,让同学们在掌握了生态工程技术的同时感悟环境生态工程区域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科技报国

5. 体验感悟式

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后,通过布置自主完成的调研和设计任务,传递明底线,知敬畏、团结协作、质疑探索、良好职业素养的精神。

















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一、“干扰及其生态效应识别”知识点教案设计

1. 章节概述

章第节,知识点:干扰因素识别

本知识点为本课程“4问”结构(问题识别问题评判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第问,即问题识别。

2.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经验:先修了环境学、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了本课程生态学基础知识

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3. 教学内容

包括干扰的类型及特征、干扰的生态效应、适度干扰理论及应用等。

重点:干扰的类型及特征、干扰的生态效应难点:适度干扰理论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干扰的类型、特征及识别方法,理解适度干扰理论

能力目标:具备干扰因素分析判识能力

价值目标: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环境保护责任感、使命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5. 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学习通平台,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授课。

6. 思政素材

某水库富营养化案例塞罕坝森林资源能否采伐的问题

7.教学过程设计

       





8. 课后作业

调查分析校园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判识其主要干扰因子,结合前沿文献,提出初步的解决对策。

9.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进一步充实适度干扰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课程思政

建设成效

(概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500字左右)

本课程从育人目标、素材资源、授课方式等方面构建了课程思政教育三大体系。建立“榜样人物” 素材10+篇,“国学经典”素材10+篇,“职业素养、责任担当”素材20+篇家国情怀素材10+篇。

相关教研论文荣获2020年度河北农业大学教研论文1等奖;

辐射示范作用,本课程也带动了《海洋生态修复》、《环境学》等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课程育人氛围。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实习检验,掌握了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拨云见雾的辨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

(学生的学习体会摘录,500字左右)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实践已进行了2年。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不断反思改进,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形成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初步实现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润物无声地有机融合。

基于两轮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以德信体育环境科学专业18级(55人)和19级(58人)为例,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各目标的达成度和课程思政总目标达成度为:(1)2018级:D1=0.803,D2=0.808,D3=0.812,D=0.807;(2)2019级:D1=0.817,D2=0.816,D3=0.820,D=0.817。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018级和2019级所有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均超过了0.80,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同时,2019级各目标的达成度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均高于2018级。相比较而言,学生在生态环境价值观的建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强化,后续将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增加实践等途径予以改善提高。

同时,对两个年级113名学生进行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达成的满意度,认为达到良以上的的比例分别为82.3%、81.6%和80.9%,超过92.7%的学生认为自已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环保职业素养、传统文化的认知等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对思政融合教学环节的调查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实践调研的方式,认为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更让他们通过实践过程深刻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增强了专业自信和环保人的责任感。

教学反思

1. 不断构思思政元素融合点,建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自然纽带,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2. 平衡知识讲解和课程思政穿插的比重;

3. 与时俱进,进一步挖掘、更新思政素材

4. 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教学和育人效果提升;

5. 站在“00后”角度换位思考,做好学情分析。


版权所有:德信体育 - 亚洲最佳的体育博彩平台 - DEXIN SPORTS

电话:0335-3150008   招生电话:0335-3150012,3150049

Baidu
sogou